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网络泛地图资源评价15 min生活圈医疗服务可达性: 以上海市为例
引用本文:刘纪平,曹元晖,王勇,任福,杜清运.利用网络泛地图资源评价15 min生活圈医疗服务可达性: 以上海市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47(12):2054-2063.
作者姓名:刘纪平  曹元晖  王勇  任福  杜清运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005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384
摘    要:现阶段中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15 min医疗圈为目标建设了卫生室、医保点等多种基层医疗保障设施,评价其可达性有助于设施的合理规划和优化调整。充分利用在线地图、人口热力图、路径规划服务、等时圈范围服务等泛地图资源,在基于胡弗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Huff-bas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Huff 2SFCA)的基础上,从出行能力差异、人口昼夜分布的角度进行改进,形成15 min核酸采样圈评价框架。以中国上海市为例分析15 min生活圈医疗设施可达性,结果显示: (1)研究区域内除宝山和浦东外的各行政区,15 min核酸采样圈的面积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在90%以上,其中虹口、静安的可达性最高。(2)受通勤人群职住分离的影响,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在白天容易出现可达性过高的情况,且可达性在夜间降低,相反,产业聚集的地区夜间可达性明显升高。(3)外围的浦东、宝山等开发区呈现出可达性两极分化的特点,发展完善的居住板块可达性偏高,发展中的新产业园区可达性偏低;老城区的可达性分布相对更加均衡,且更能满足老年人群和职场人群的采样需求。分析结果反映出目前的采样点空间布局考虑了人群的出行行为,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在居住地和工作地就近采样的需求。对于可达性过高和过低的区域,可根据人口分布的昼夜变化优化采样点资源配置。

关 键 词:15  min生活圈    医疗设施    可达性    泛地图    上海
收稿时间:2022-09-11

Evalua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in the 15 min Life Circle Using Internet Pan-Map Resources: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Institution:1.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2.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eijing 10083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