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流移入杭州湾后飑线发展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高梦竹,陈耀登,章丽娜,王芳.对流移入杭州湾后飑线发展机制分析[J].气象,2017,43(1):56-66.
作者姓名:高梦竹  陈耀登  章丽娜  王芳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43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5102)、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5 096)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KLME1311和KLME1507)共同资助
摘    要:为加深对杭州湾影响下飑线维持机制的理解,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以及NCEP GFS资料,分析了2014年7月27日浙北飑线成因,并重点探讨了此次飑线过程中对流从北岸和南岸移入杭州湾的演变过程及对飑线整体发展的作用。分析表明:南北向辐合线触发新的雷暴单体生成及中等强度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是此次飑线生成和发展的关键环境条件;飑线中对流从南北两岸移入杭州湾后强度均加强,使得飑线得到更好的维持发展;杭州湾上更好的水汽和更强不稳定能量条件,使从北岸移入杭州湾的对流单体加强并连接苏南、浙北两条线状对流,这是进而使得飑线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杭州湾表面与陆地相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海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南岸入海对流强度维持,并在地面冷池和后侧入流的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弓形回波,这也是飑线维持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飑线,强度变化,杭州湾,机制
收稿时间:2016/2/29 0:00:00
修稿时间:2016/7/1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