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别山北麓竹竿河黄土—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作者姓名:张华  宋传中  张妍  章骏杰  张浩然  任升莲
作者单位: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40372097、41072161、40772131)、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编号 1212011121114)、科技部973预研项目(编号 hgzy0008)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编号 KJ2011z049)的成果。
摘    要:大别山北麓竹竿河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显示,研究剖面0 ~ 1480 cm层段的平均Pj、F值小于1.02,而底部Pj、F大于1.02.F-L、Pj-q组合关系图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为压扁状,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位显示0~ 1480cm层段样品的椭球体轴向分布分散,长轴的倾角大于60°,短轴的倾角小于15°,而底部的分布聚集,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上述特征综合揭示了0 ~ 1480cm层段属于典型风成沉积而底部属于典型水成沉积.磁化率椭球体最大主轴的偏角暗示风成沉积的主导风向为NW-SE方向,而水成沉积的古流向为SW-NE方向,与现代竹竿河水系的方向基本一致.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方向的优选方向可能与大别山抬升等构造运动有关.

关 键 词:大别山  磁组构  黄土—古土壤  沉积环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