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
引用本文:王琼,张明军,王圣杰,骆书飞,汪宝龙,朱小凡.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地理学报,2013(5):611-625.
作者姓名:王琼  张明军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12,41240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019);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
摘    要:根据1962-2011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并根据选取的16个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分别以-0.84、-2.78、-0.48、-3.29、-0.67d.(10a)-1的趋势减小,而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以2.24、2.86、2.93、1.80、0.83、2.30d.(10a)-1的趋势增加,日最高(低)气温的极低值、日最高(低)气温的极高值和极端气温日较差的倾向率分别为0.33、0.47、0.16、0.19、-0.07oC.(10a)-1;(2)冷指数(冷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暖指数(暖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夜指数(暖夜日数、冷夜日数)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昼指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3)空间分布上,长江上游区域冷指数的平均值大于其中下游区域,而暖指数和生物生长季则是中下游多年平均值大于上游区域(暖持续日数除外);(4)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极端气温日较差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呈现很好的相关性。

关 键 词:长江流域  极端气温  暖指数  冷指数  变化趋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