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5年6月南海北部陆坡气旋-反气旋涡对陆坡水文和环流影响的观测
作者姓名:陈钟为  杨成浩  许东峰  徐鸣泉
作者单位: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2.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2014CB441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406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资助(2016YFC0304105);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资助(SOEDZZ1505)
摘    要:利用2015年6月南海北部现场观测的水文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13日—28日南海北部陆坡在气旋涡-反气旋涡的双涡结构影响下的水文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6月南海北部陆坡调查海区表层50 m以浅盐度存在NE—SW向低盐区,表层盐度最小值低于32,这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存在跨陆架海水输送。在观测期间,南海北部陆坡调查海区受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双涡结构影响,使得南海北部陆坡表层100 m以浅存在跨陆坡流,流速最大值出现在两涡交汇区域。此外,通过潜标连续海流资料,发现南海北部陆坡环流呈现了“深入浅出”(100 m以深层为向岸的入侵、以浅层为离岸的出流)的“两层结构”。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陆坡  环流  气旋涡-反气旋涡  
收稿时间:2016-04-25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曾飞鸿,谢玲玲,吴开明,李强,李明明,刘思萌.南海西北陆坡次表层异常反气旋涡声传播特征研究[J].海洋学报,2024,46(8):19-36.
[2]、邓林青,许培鹏,郭延良,陈亮,熊学军.南海北部反气旋涡对内孤立波传播的影响研究[J].海岸工程,2022,41(2):136-143.
[3]、曾丽丽,贾英来,施平.黑潮反气旋涡脱落时南海北部的海温分布[J].海洋通报,2006,25(5):77-83.
[4]、戚永锋,尚琛晶,毛华斌,邱春华,梁长荣,余凌晖,俞建成,尚晓东.南海北部中尺度反气旋涡的湍流混合空间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英文版),2020,39(11):69-81.
[5]、张俊,孟宪伟,葛倩,王湘芹.气候变化和早期成岩作用对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Ba循环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3,31(4).
[6]、丁宗信.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冬半年水文特征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1985,9(5):1-5.
[7]、李粹中.南海海盆北部平原受台湾西南陆坡浊流影响的证据[J].海洋通报,1993,12(1):103-105.
[8]、尚久靖,沙志彬,梁金强,吴庐山.南海北部陆坡某海域浅层气的声学特征及其对水合物勘探的指示意义[J].海洋地质前沿,2013,29(10):23-30.
[9]、谢华荣,熊学军,陈亮.南海北部陆坡内孤立波对桩柱作用力的极值推算[J].海洋科学进展,2019,37(2):171-186.
[10]、张伟,梁金强,何家雄,丛晓荣,苏丕波.南海北部陆坡泥底辟/气烟囱基本特征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关系[J].海洋地质前沿,2017,33(7):11-23.
[11]、李杨,黄鹏起,鲁远征,屈玲,郭双喜,岑显荣,周生启,张佳政,丘学林.基于精细温度观测的南海东北部陆坡-深海盆底层湍流混合*[J].热带海洋学报,2022,41(1):62-74.
[12]、1999年6月南黄海和东海东北部的水文及环流特征[J].海洋学报
[13]、王惠楠,许东峰,陈钟为,徐鸣泉,杨龙奇,陈洪.从2010年1月的1个反气旋涡探讨南海中尺度涡的输运能力[J].海洋学研究,2014,32(4):1-10.
[14]、张俊,孟宪伟,王湘芹.晚第四纪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常量元素比值对气候变冷事件的指示意义[J].海洋学报,2013,35(4):106-111.
[15]、周木平,陈长霖,闫运伟,刘文虎.两个吕宋深层入流口对南海北部深层环流的影响[J].海洋学报(英文版),2020,39(11):13-20.
[16]、路露,南峰,梁向前,于非,陈子飞,徐安琪.黑潮流套脱落反气旋涡对声传播的影响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4,55(2):332-346.
[17]、张小红,任景玲,郭颖,李磊,张瑞峰.秋、夏季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学报,2020,42(2):10-21.
[18]、陈上及.中国近海季风和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南海水文季节结构的影响[J].海洋学报,1994(1).
[19]、王思思,黄立文,王立军.热带气旋-海洋的相互作用对南海一个强热带气旋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J].热带海洋学报,2006,25(3):14-20.
[20]、孟宪伟,张俊,夏鹏,王湘芹.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硫酸盐-甲烷反应界面深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对甲烷水合物赋存状态差异性的指示意义[J].海洋学报,2013,35(6):190-19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