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亚蜈支洲岛两种造礁石珊瑚的生理特征
引用本文:许惠丽,冯博轩,谢敏睿,王宇彤,黄建中,肖海亮,王爱民,李秀保.三亚蜈支洲岛两种造礁石珊瑚的生理特征[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9(2):181-188.
作者姓名:许惠丽  冯博轩  谢敏睿  王宇彤  黄建中  肖海亮  王爱民  李秀保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019YFD0901304);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9011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6134); 海南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资助项目[KYQD(ZR)1805]
摘    要:随着旅游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加强,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珊瑚礁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水质环境状况和珊瑚群落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两种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的生理特征,旨在分析造礁石珊瑚应对水质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珊瑚的生理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与南侧相比,北侧珊瑚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性降低,SOD活性显著性的升高,表明北侧珊瑚抗氧化系统受到应激胁迫反应,而南侧珊瑚的生理状态更好。南、北两侧中丛生盔形珊瑚的生物量和能量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性,虫黄藻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疣状杯形珊瑚生物量和能量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虫黄藻密度差异显著;表明丛生盔形珊瑚与疣状杯形珊瑚面对胁迫环境时,两者的能量代谢应激策略不同。因此,三亚蜈支洲岛南北两侧开发状况、水质环境的差异导致珊瑚生理状态呈现南北差异。

关 键 词:海洋生物学  造礁石珊瑚  生理指标  珊瑚礁  蜈支洲岛  海南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