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
引用本文:杜民,苏俊青,陆永潮,陈雷,帅庆伟.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J].地学前缘,2013,20(5):139-148.
作者姓名:杜民  苏俊青  陆永潮  陈雷  帅庆伟
作者单位: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760;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 300280;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课题(2008E-0601)
摘    要:通过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以单井沉积研究为基础,参考地震相与属性分析,同时结合砾岩厚度图、含砂率图及累计砂厚度图,编制了沙三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再现了歧深地区沙三段各层段的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研究得出:歧深地区主要物源来自南部周清庄、西北部沈清庄及北部小站-葛沽;从盆缘至凹陷中心,研究区沙三段沉积体系分布属传统断陷湖盆充填模式,但以发育大规模远岸水下扇沉积为典型特征;歧深地区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而断层转换带则影响着沉积砂体的再分配。远岸水下扇的浊流水道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次之,而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及水下河道砂体再次。

关 键 词: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沙三段    歧深地区
收稿时间:2012-06-30
修稿时间:2013-01-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