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增孔能力 |
| |
作者姓名: | 远光辉 操应长 杨田 王艳忠 李晓艳 葸克来 贾珍臻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80,U1262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U12622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12CX06003A) |
| |
摘 要: | 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演化能够释放大量有机酸并强烈溶蚀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进而形成规模性次生孔隙的观点为石油地质学家所普遍接受。笔者以国内外有机质热解生成有机酸的实验为依据,系统计算了单位质量干酪根的生酸潜力。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为例,在计算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地层泥砂比、主力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主力烃源岩最大生排酸潜力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有机酸溶蚀铝硅酸盐和溶蚀碳酸盐矿物对储层的最大增孔能力。然后以全球范围油气储层地层水有机酸浓度为参考,结合室内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的实验,探讨了碳酸盐矿物的规模性溶蚀作用与地层酸性流体供给能力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在缺少断层和不整合等优势运移通道时,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溶蚀铝硅酸盐矿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次生孔隙度约4.49%~7.48%,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与现有认识一致;而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次生孔隙度约1.54%~2.56%,这一数据要大大低于多数学者的主观认识。在缺少足够的碳酸盐溶蚀证据的情况下,将中深层异常高孔隙度储层中大量的粒间孔隙界定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完全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的观点值得商榷。
|
关 键 词: | 有机酸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铝硅酸盐矿物 碳酸盐矿物 增孔效应 |
收稿时间: | 2012-03-21 |
修稿时间: | 2013-01-2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