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太平洋海隆1.23°N~5.70°S区域洋脊玄武岩特征及岩浆作用探讨
引用本文:于淼,苏新,陶春辉,武光海,倪建宇,吕士辉,李怀明.东太平洋海隆1.23°N~5.70°S区域洋脊玄武岩特征及岩浆作用探讨[J].地学前缘,2013,20(5):87-105.
作者姓名:于淼  苏新  陶春辉  武光海  倪建宇  吕士辉  李怀明
作者单位:于淼,苏新*,陶春辉,武光海,倪建宇,吕士辉,李怀明
基金项目:中国大洋协会项目(DYXM-115-02-1-05,DY125-11-R-01-01)
摘    要:东太平洋海隆洋脊玄武岩具有不同的类型。对1.23°N(EPR(A))、3.10°S(EPR(B))和5.70°S(EPR(C))3区域洋脊玄武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EPR(A)附近样品属于富集型玄武岩,其他2个区样品基本属于亏损型玄武岩。EPR(A)区附近洋脊玄武岩具有斜长石含量高、自形程度好、粒径大、高Al2O3、低TFeO和低MgO等特征;EPR(B)和EPR(C)区玄武岩整体上为亏损型,具有斜长石含量低、粒径小、高TFeO、高MgO等特征。EPR(A)区岩浆来源较浅,且在浅部岩浆房内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混合结晶作用,其混合作用有3个阶段。同时该区产生斜长石斑晶的堆积作用,喷出岩浆具有高黏度、低密度特征。与之相比,其他2个区域岩浆来源可能较深,并且所经历的低压岩浆混合作用期次可能较少。从岩相学及Sr和Eu元素含量特征来看,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的高压分离作用,而斜长石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没有经历分离作用。

关 键 词:洋脊玄武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矿物化学    东太平洋海隆
收稿时间:2013-05-20
修稿时间:2013-06-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