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寒区环境考察和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常晓丽,金会军,何瑞霞,杨思忠,于少鹏,吕兰芝,郭东信,王绍令,康兴成.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寒区环境考察和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8,30(1):176-182.
作者姓名:常晓丽  金会军  何瑞霞  杨思忠  于少鹏  吕兰芝  郭东信  王绍令  康兴成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三期创新项目
摘    要:由于东北地区最近150 a来的显著气候变暖和清朝开禁政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东北地区冻土和寒区环境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和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及其寒区水文、生态环境的显著、急速恶化,继20世纪50-60年代大规模经济开发时的冻土研究高潮之后,东北地区冻土和寒区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为研究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的气候变化与冻土退化对管道工程地基基础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7年7-8月组织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环境"科学考察,考察的主要区域涉及大兴安岭西坡从漠河(不连续多年冻土区)至阿尔山(多年冻土南界和下界附近)以及东坡从漠河、大杨树(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至嫩江平原北部大庆附近(季节冻土区).考察中发现多处重要古冻土遗迹和重新研究了乌玛和伊图里河不活动冰楔群,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研究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演化和变化.考察过程中,对大兴安岭(漠河-黄岗梁)和长白山的针叶林优势种(兴安松和章子松)树木年轮进行了系统采样,以详细研究小冰期晚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考察结果表明: 最近50 a来,受显著气候变暖和强烈人类活动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已经产生显著退化,南界有较大幅度(40~120 km)北移.根据最新预测表明,在未来50~100 a气候变暖情景下,多年冻土将继续退化,但面积上的变化将较慢.这可能归结于东北地区较好的地表覆被条件和丰富的地下冰、雪盖减少,以及可能显著增强的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在冬季形成的强大、稳定和广泛的大气逆温层结对兴安-贝加尔型冻土的控制作用.

关 键 词:大兴安岭  兴安-贝加尔型冻土  寒区环境演化  冰缘现象  不活动冰楔群  砂(土)楔
文章编号:1000-0240(2008)01-0176-07
收稿时间:2007-12-22
修稿时间:2008-01-23

Advances in Permafrost and Cold Regions Environments Studies in the Da Xing'anling (Da Hingg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CHANG Xiao-li,JIN Hui-jun,HE Rui-xia,YANG Si-zhong,YU Shao-peng,L Lan-zhi,GUO Dong-xin,WANG Shao-ling,KANG Xing-cheng.Advances in Permafrost and Cold Regions Environments Studies in the Da Xing'anling (Da Hingg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8,30(1):176-182.
Authors:CHANG Xiao-li  JIN Hui-jun  HE Rui-xia  YANG Si-zhong  YU Shao-peng  L Lan-zhi  GUO Dong-xin  WANG Shao-ling  KANG Xing-cheng
Institution:CHANG Xiao-li,JIN Hui-jun,HE Rui-xia,YANG Si-zhong,YU Shao-peng,L(U) Lan-zhi,GUO Dong-xin,WANG Shao-ling,KANG Xing-ch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