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分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引用本文:许恩兰,林雪婷,郭剑芬.水分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14(1).
作者姓名:许恩兰  林雪婷  郭剑芬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摘    要:在室内3种水分梯度(25%、50%、75%WHC,WHC即土壤持水量)下恒温培养35天,比较分析了武夷山3种海拔表层土壤(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的有机碳矿化动态、水分敏感性和潜在矿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碳矿化前期(0~14天),各处理土壤的有矿化速率较高且变化明显,后期矿化速率变化趋于平缓。土壤累积碳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增幅表现前期快后期慢。在(0~35天)培养期间,3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整体呈现随着水分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采用线性方程拟合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有机碳矿化水分敏感性(K)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强,山地草甸土对水分变化的敏感性高于红壤和黄壤。运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表现出土壤有机碳潜在矿化量和潜在矿化速率均呈现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不同土壤中存在差异。高海拔土壤潜在矿化作用普遍强于低海拔,说明了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高海拔地区有机碳比低海拔地区不稳定,其矿化过程更易受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关 键 词:土壤水分  海拔  土壤类型  有机碳矿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