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秦亚超, 孙荣涛,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J]. 沉积学报, 2020, 38(4): 790-8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作者姓名:秦亚超  孙荣涛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作者单位:1.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2.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3.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GZH201400206, DD20160139, DD20190236, DD20190377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12120100500017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6069
摘    要: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芯的剖面观察、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粒度分析、腹足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 (Benson))和钙质结核的AMS 14C年龄识别了沉积相,并探讨了MIS 3阶段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特征,同时大致估算出末次海侵过程中水下平原的剥蚀厚度。结果表明,在日照外海、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北,表层覆盖着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所形成的砂质改造层,灰色,席状,无层理,厚度薄,通常在10~40 cm左右。海侵沙席之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可细分为滨岸潟湖相、沙坝相和滨海相等。底栖有孔虫组合几乎都以Ammonia beccarii (Linné) vars.为优势种,其他常见种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 Heron⁃Allen et Earland、Cribrononion subincertum (Asano)、Textularia foliacea Heron⁃Allen &; Earland、 Elphidium advenum (Cushman)、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 (d'Orbigny)、Cavarotalia annectens (Parker et Jones)和Pararotalia nipponica (Asano)等,指示滨岸浅水沉积环境。
地层沉积年代为MIS 3阶段的中期或中早期,当时的海平面波动区间主要位于现今海平面以下20 m至31 m之间。这套地层为海进沉积,是海平面波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旋回,沉积过程中曾经历过反复的暴露和氧化,从下向上,其垂向层序可分为两个序列:1)滨岸潟湖—沙坝沉积或仅见沙坝沉积,为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北部和西部;2)滨岸潟湖—滨海相沉积,为粉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东南部。前者沿着古海岸线分布,后者距离古海岸线较远。表层钙质结核的大量富集,可能意味着末次海侵的强度已经剥露至土壤剖面下部的钙积层。据此估计,在末次海侵过程中,本区水下平原的平均剥蚀厚度约为50~70 cm。


关 键 词:柱状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粒度   钙质结核   海侵沉积地层   南黄海
收稿时间:2019-04-16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