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冈底斯西段朱诺斑岩铜矿床角闪石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郭峰,孙祥,吴松.冈底斯西段朱诺斑岩铜矿床角闪石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20,40(2):48-58.
作者姓名:郭峰  孙祥  吴松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6;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朱诺矿床为冈底斯西段一典型的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铜矿,二长花岗斑岩及其中的包体为成矿岩体,本次研究通过对岩体中的角闪石进行矿物学研究,讨论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包体和二长花岗斑岩中的角闪石均为镁角闪石。包体中第一类角闪石w(MgO)为11.9%~14.61%,w(Al_2O_3)为8.83%~9.03%,w(TiO_2)为1.63%~1.66%,为幔源岩浆成因。包体中第二类角闪石w(MgO)为15.09%~16.65%,w(Al_2O_3)为3.92%~5.73%,w(TiO_2)为0.19%~0.52%;二长花岗斑岩中角闪石w(MgO)为15.09%~17.8%,w(Al_2O_3)为3.24%~5.73%,w(TiO_2)为0.11%~0.66%,二者为壳源变质成因。包体中第一类角闪石结晶深度为9.1~10.1 km,lgf_(O_2)为-11.9~-11.9,水含量为3.8%~4.4%;包体中第二类角闪石结晶深度为2.0~2.1 km,lgf_(O_2)为-13.2~-12.8,水含量为4.0%~4.2%;二长花岗斑岩中角闪石结晶深度为1.5~3.0 km,lgf_(O_2)为-13.3~-12.0,水含量为3.2%~3.9%。因此,朱诺矿床包体的角闪石可能形成于两个岩浆房,幔源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形成包体中第一类角闪石,此时的岩浆具有高氧逸度和水含量,幔源残余岩浆继续上升,携带已形成的角闪石向上运移到地壳浅部,该过程中幔源残余岩浆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幔源岩浆补给大量的水、S及金属元素给壳源岩浆。当岩浆上升至浅部岩浆房时,二长花岗斑岩和包体中的第二类角闪石开始结晶形成,此时岩浆仍具有高氧逸度和水含量,在今后的勘查过程中应注意寻找含包体的二长花岗斑岩。冈底斯西段矿床的氧逸度和水含量较东段矿床更低,暗示西段遭受更多印度陆壳物质的混入,但这种改变是有限的,冈底斯西段的岩体仍满足成斑岩型铜矿的氧逸度和水含量,具备成矿潜力。

关 键 词:矿物成分  角闪石  结晶条件  斑岩型铜矿  朱诺  冈底斯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