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中部陆相红层时代的U-Pb年龄约束 |
| |
作者姓名: | 赵珍 吴珍汉 杨易卓 季长军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1)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1)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2) 长江大学, 武汉, 430100;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JKY201903 06)和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367)的成果 |
| |
摘 要: | 由于缺少精确的定年结果与可靠的生物标志化石,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中新统的多套陆相红层时代与分布混乱不清,影响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利用锆石U Pb测试手段,对双湖—伦坡拉地区红层时代开展研究。根据新发现的斑脱岩与火山岩夹层精确厘定了牛堡组中上部时代(45. 41~43. 82 Ma)和阿布山组地层时代(101. 9~73. 09 Ma);根据上覆角度不整合的纳丁错组(35. 5~32. 59 Ma)与鱼鳞山组(46~28 Ma)火山岩年龄约束了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时代上限;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了K2—N1红层时代格架,主要包括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与竟柱山组、古新世—始新世牛堡组与康托组、始新世—渐新世唢呐湖组和渐新世—中新世丁青湖组,均可与北部可可西里盆地对比。其中,双湖—多玛主要出露阿布山组,非早期划分的康托组;而康托组多数分布于中央隆起或山顶高处;唢呐湖组则沿双湖周边平缓低地发育;竟柱山组、牛堡组与丁青湖组普遍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展布,其中牛堡组向北延伸到多玛。精确厘定红层时代与分布,直接推动了对盆地沉积地层系统与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代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综合评价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影响,探讨逆冲推覆构造与盆—山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同时,为以红层为研究对象的高原抬升过程、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关 键 词: | 锆石U Pb年龄 晚白垩世—中新世 陆相红层 双湖—伦坡拉地区 青藏高原 |
收稿时间: | 2020-07-13 |
修稿时间: | 2020-08-17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