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北部近208年5—7月温度变化 |
| |
作者姓名: | 陈峰 袁玉江 魏文寿 张同文 张瑞波 喻树龙 范子昂 李杨 尚华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02 |
| |
基金项目: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20200),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5056,41071072,40890051),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SQJ201001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IDM200801) |
| |
摘 要: | 利用2008年10月采自贺兰山北部的油松树轮样本建立了贺兰山北部区域树轮密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的树轮早材平均密度与银川气象站5—7月平均最高温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用贺兰山北部的区域早材平均密度差值年表重建贺兰山北部1801—2008年的5—7月平均最高温度,58年 (1951—2008年) 重建值对实测值的解释方差为44.9%;2008年的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平均值为27.40℃。在最近20年,贺兰山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比对贺兰山北部重建序列的低温年份和全球火山爆发数据,发现在大规模火山爆发后的28个偏冷年温度平均值为26.90℃,较重建序列平均值下降0.50℃。多窗谱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具有120年、8.1年、6.5年、3.2年、2.9年、2.1年的准周期变化。贺兰山北部早材平均密度与甘肃石门山、昌灵山油松的早材平均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
关 键 词: | 贺兰山 树木年轮 油松 早材平均密度 5—7月温度 |
收稿时间: | 2010-06-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