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 |
作者姓名: | 程建 刘志伟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4)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21;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 072751;7)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8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编号33550007- 20- ZC0613- 0088)、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KY21024)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11343、DD20221855)联合资助的成果 |
| |
摘 要: | 揭示班公湖- 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 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
关 键 词: |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
收稿时间: | 2022-05-30 |
修稿时间: | 2022-12-23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