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PS模式预报冰雹落区 |
| |
作者姓名: | 周筱兰 俞康庆 王登炎 龚贤创 |
| |
作者单位: | 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气象局《预报逐级指导》课题 |
| |
摘 要: | 文中详细分析了 1982~ 1998年发生在湖北省的冰雹过程 ,这些冰雹过程被归纳为槽前型和槽后型两类。两类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过程发生前具有极强的位势不稳定。槽前型主要表现在中低空及地面为极强的增湿增暖 ,导致中低空能级升高 ,而中高层是相对干冷的区域或变化不是很大 ,这类过程的触发主要是由于西北槽中有短波槽扰动凌驾于不稳定区之上 ,一方面加大水平能量锋区 ,另一方面使得垂直不稳定度加大 ,进而触发对流。槽后型主要表现在中高层为极强的干冷平流 ,引起降温降湿 ,而低层有弱的增温增湿 ,这类过程的触发主要是西北气流中横槽转动和小槽沿脊前下滑 ,在中低层加大水平能量锋区 ,促进垂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将水平能量锋区ΔθseH/Δn和垂直不稳定ΔθseH/Δz之和作为冰雹判据 ,辅之以其它条件 ,在日常业务中 ,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利用研究结果 ,对武汉区域中心数值预报模式MAPS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即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中的稳定度条件。用改进后的MAPS模式对 1999~ 2 0 0 1年 3~ 5月的过程进行试报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冰雹落区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
关 键 词: | MAPS模式 冰雹 落区 |
收稿时间: | 2002-12-04 |
修稿时间: | 2002-12-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