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海盆海山形态特征的定量化和无监督聚类分析
引用本文:邓达振, 赵阳慧, BryanRiel, 高金耀, 方银霞, 2025. 南海海盆海山形态特征的定量化和无监督聚类分析. 地球科学, 50(1): 217-233. doi: 10.3799/dqkx.2023.218
作者姓名:邓达振  赵阳慧  BryanRiel  高金耀  方银霞
作者单位:1.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12;;2.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28088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QNYC2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6082
摘    要:
不同的火山喷发模式形成的海底火山在形态上存在差别,但由于缺乏有效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晰.创新性地运用机器学习聚类分析法,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水深数据,对南海海盆中的海山地形开展多维的形态参数量化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无监督式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盆中共发育三类海山:类型Ⅰ,体积大、坡度陡、底盘圆的大型孤立海山;类型Ⅱ,体积大、坡度缓、底盘长的大型线状海山;以及类型Ⅲ,体积小、坡度缓、底盘椭圆的小型海山.
类型Ⅰ和Ⅱ位于东部次海盆洋中脊区,类型Ⅰ高耸的海山形态代表了活跃且快速的喷发模式,类型Ⅱ的平缓形态代表了缓慢且喷发物质流动性更强的火山活动,类型Ⅲ沿着转换断层及远离东部次海盆的洋中脊区,代表了缓慢且不强烈的火山活动.本文定量证实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海山形态具有普遍规律;针对海山形态学建立的聚类分析新方法,可为获得大量岩石学信息之前研究火山喷发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海山形态   火山喷发模式   南海海盆   聚类分析   机器学习   海洋地质学
收稿时间:2023-09-08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