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安徽省高速公路低能见度变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刘承晓 周建平 翟振芳 王传辉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肥 230031; 2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09,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肥 230031,合肥市气象局,合肥 230061,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肥 230031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北极阁基金资助项目(BJG201501)、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KY201607)和安徽省气象局科研基金项目(KM201513)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安徽省低能见度年、日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降雨影响,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部分站点低能见度出现频率最高时段在汛期(5—9月),其他地区主要出现在10月和11月。低能见度出现时间存在明显日变化,夜间出现频率高于白天,19:00以后开始逐渐增多,日出前后达到最大,之后迅速减少。7—8月的13:00—17:00出现与降水相关的低能见度频率较高。不同季节里,各站低能见度出现最多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和秋季最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冬季主要出现在夜间到日出之前,夏季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江淮之间南部到江南在一天各时间段内出现频率较为均匀。
|
关 键 词: | 能见度 降水 安徽省 时空分布 |
收稿时间: | 2016-09-12 |
修稿时间: | 2017-02-20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