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HYCOM模式对赤道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模拟
引用本文:高松,吕咸青.HYCOM模式对赤道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模拟[J].海洋科学进展,2007,25(3):257-267.
作者姓名:高松  吕咸青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基金项目: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南海内潮的多源信息同化技术(2003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第八课题:信息集成与环境安全保障对策(2005CB42230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三维潮汐潮流的伴随同化技术研究(20050423007)
摘    要:根据2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2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结合,构成4组数值实验,使用HYCOM数值模式分别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1)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优于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采用前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21℃,而采用后者得到的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63℃。(2)HYCOM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海表温度变化及西太平洋暖池空间分布的月变化。特别是实验2(采用COADS数据集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冬、春两季平均SST仅比Pathfinder卫星数据集高0.02℃。(3)不同海气通量数据会对模拟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采用COADS数据集的实验2结果与采用ECMWF数据集的实验4结果可以发现,在模拟区域的西北部,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1℃;在模拟区域的东南部,实验4比实验2的年平均SST高约1℃。两者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8°N、140°E附近及中国渤海,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4℃。

关 键 词:海洋模式  海气通量  海表温度
文章编号:1671-6647(2007)03-0257-11
修稿时间:2006-07-28

Simul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Equatorial and North Pacific Using a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GAO Song,L Xian-qing.Simul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Equatorial and North Pacific Using a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J].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2007,25(3):257-267.
Authors:GAO Song  L Xian-qing
Institution:Laboratory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ocean model  air-sea flux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