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北极微型浮游植物的荧光差异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 芳 光应芝 张前前 何剑锋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206189, 41076130号;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项目, 2010116号;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LMEB200902号。 |
| |
摘 要: |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 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和全荧光光谱法对其活体中色素的静态荧光进行测量, 后利用脉冲调制方法(Pulsed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对其叶绿素动态荧光信息进行测定, 对两种浮游植物的三类荧光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柔弱伪菱形藻的丰度、基础荧光(F0)、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为22×105cell/mL、844、0.247和42.8, 皆高于海链藻的相应值(8×105cell/mL、464、0.185及33.0); 静态荧光和基础荧光分析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细胞内叶绿素a (chl a)含量较高; 海链藻细胞内则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 其对光保护机制依赖性较强。本文初步展示了三类荧光分析法在极地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方面的联合应用。
|
关 键 词: | 北极微藻 流式细胞术 荧光光谱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 非光化学淬灭 |
收稿时间: | 2012-05-10 |
修稿时间: | 2012-09-08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