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5种淡水浮游藻对萼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的比较研究──藻的最适投喂密度及轮虫相应的种群增长
引用本文:王金秋,李德尚,曹吉祥.5种淡水浮游藻对萼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的比较研究──藻的最适投喂密度及轮虫相应的种群增长[J].海洋与湖沼,1998,29(1):15-21.
作者姓名:王金秋  李德尚  曹吉祥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委基金!941406
摘    要:于1993年9月在山东省胶南市鱼苗繁殖地池塘采得萼花臂尾轮虫,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对其摄食5种淡水浮游藻的最适密度及其相应的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轮虫摄食这5种藻的最适密度(×106cell/ml)分别是:蛋白核小球藻,45;斜生栅藻,25;小球衣藻,5;卵形隐藻,0.2;中型裸藻,0.1。导出了藻的细胞大小(x)和最适投喂密度(y)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5.5+216/x(r=0.9826,P<0.01)。在5种藻的最适密度下比较了投喂轮虫的饵料效果,结果是,5种藻中以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为最优,其它依次为卵形隐藻、小球衣藻和中型裸藻。据此,认为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是该轮虫批量培养乃至工厂化培养的首选饵料。

关 键 词:萼花臂尾轮虫  饵料藻类  最适密度  饵料效果
收稿时间:1/1/1995 12:00:00 AM
修稿时间:1997/4/3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