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检测和21世纪预测 |
| |
作者姓名: | 赵宗慈 丁一汇 徐影 张锦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 |
| |
摘 要: |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200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0.75℃和近50年气候变暖0.88℃,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是,根据20世纪的排放,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0.34~1.57℃/100 a和0.90~1.86℃/50 a.所有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2.79~4.50℃/100a.对2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48~60 mm/10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
关 键 词: | 气候模式 检测与预测 西北地区 人类活动 |
修稿时间: | 2002-09-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