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印支运动”的性质
引用本文:郭福祥.华南“印支运动”的性质[J].云南地质,1992,11(2):169-180.
作者姓名:郭福祥
作者单位: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摘    要:中国南部印支运动各地表现不同。秦岭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滨特提斯区三叠纪时发育了昌都-澜沧岛弧和巴颜喀拉、右江弧后扩张盆地。当今国内所称的松潘-甘孜、三江、右江“印支地槽”是早始新世之后回返的,并非是印支期形成的褶皱。中晚三叠世之交,滨太平洋区发生安源造陆运动。晚三叠世,滨太平洋区开始进入活动大陆边缘发展时期;内陆区开始形成川滇内陆扩张盆地。总体来说,“印支运动”在华南地区主要属于造陆运动。“印支运动”时期,构成中国大陆主体的两大块(华南-东南亚板块、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安加拉古陆碰撞拼贴,奠定了中国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这一期间,在华南地区如果发生过所称的“印支造山运动”,那也不起主导作用。

关 键 词:华南  印支运动  性质  地壳运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