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 |
| |
引用本文: | 乔彦波1|2 单业华1 田野1|2 聂冠军1|2.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J]. 地质科学, 2011, 46(01): 181-193. |
| |
作者姓名: | 乔彦波1|2 单业华1 田野1|2 聂冠军1|2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
| |
摘 要: |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中大量发育变形带及其密切相关的断层,主要分为两期,早期为带有正断性质的北北东向组变形带及简单的正断层,形成在同沉积或早成岩阶段,而晚期为带走滑性质的北—南向组和北东向组变形带及复活断层,形成在白垩纪以后。根据实测的共轭变形带和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早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的伸展状态,而晚期为近南北向挤压下的走滑状态。早期拉张与白垩纪区域性整体的伸展环境一致,而晚期走滑与所属江汉盆地在新近纪初、与东西向挤压有关的构造反转无关,很可能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山运动一幕的表现,因其具有大致一致的挤压方向。
|
关 键 词: | 变形带 断层 远安盆地 古应力场 |
收稿时间: | 2010-10-05 |
修稿时间: | 2010-11-10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