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 |
| |
引用本文: | 李三忠, 索艳慧, 刘鑫, 戴黎明, 余珊, 赵淑娟, 马云, 王霄飞, 程世秀, 安慧婷, 薛友辰, 熊莉娟, 曹现志, 许立青. 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 32(6): 55-78. doi: 10.3724/SP.J.1140.2012.06055 |
| |
作者姓名: | 李三忠 索艳慧 刘鑫 戴黎明 余珊 赵淑娟 马云 王霄飞 程世秀 安慧婷 薛友辰 熊莉娟 曹现志 许立青 |
| |
作者单位: | 1.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南海发育有众多的新生代盆地,按发育位置,总体可分为陆架盆地、陆坡盆地和深海海盆,陆架、陆坡盆地成因上与大陆边缘的裂解、转换密切相关,可分为走滑拉分-伸展盆地群、挤出-断陷盆地群、伸展-俯冲挠曲型盆地群,这些盆地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不同阶段的洋盆群,西南次海盆发育程度低,中央次海盆发育程度高,因而南海盆地群的盆地动力学不是单一的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多变。这些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神狐、南海、东沙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角度不整合分布,且这些角度不整合时空上存在一定迁移规律。伴随着盆地构造迁移演化,断裂、岩浆、沉积沉降中心、成藏、灾害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跃迁规律。南海成因的动力学背景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板块动力因素既有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的影响,又有西侧印度洋板块斜向俯冲、洋中脊俯冲,还可能有北侧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块体挤出的影响;同时,深部底侵、拆沉、地幔柱、地幔水化过程等地幔动力学背景也不可忽视。最终提出南海海盆的开启模式可能为走滑拉分模式,与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关系更为密切。
|
关 键 词: | 盆地群 深海盆地 陆架盆地 盆地动力学 南海 |
收稿时间: | 2012-09-30 |
修稿时间: | 2012-12-20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