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约2.5 Ga花岗质岩石的发现——扬子基底太古宙-元古宙之交陆壳的直接证据 |
| |
作者姓名: | 王开 赵天宇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002246和420022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M660740和2021T14062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221644)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2202)的成果 |
| |
摘 要: | 华南由扬子和华夏地块组成,是构建东亚大陆的主要前寒武纪块体之一。扬子地块包含了华南所有已知的太古宙岩石单元,它们规模相对局限且零散分布于地块的不同部位,但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指示了区域上太古宙地壳的广泛存在。现有的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数据均指示扬子地块以约2.7 Ga和约2.5 Ga为主的太古宙地壳物质组成,对应全球大陆地壳快速生长与初始克拉通化的最重要阶段。然而,目前扬子地块仅有约2.7 Ga岩石的报道,约2.5 Ga岩石则相对缺乏,导致其基底地壳成分及克拉通化过程认识的不足。大别造山带是中生代扬子地块向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卷入并保留了大量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并以变质杂岩或地体的形式出露于大别山的不同部位。笔者等从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识别出具不同岩性特征的约2.5 Ga花岗岩质岩石,报道了它们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孝昌地区两个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岩的测年结果分别为2479±17 Ma和2497±20 Ma,宿松杂岩地区两个花岗质片麻岩偏钾质,年龄分别为2491±15 Ma和2516±26 Ma。结合区域地质证据,认为大别山地区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
|
关 键 词: | 太古宙-元古宙(Ar-Pt)之交 锆石 花岗岩 大别山 扬子地块 华南 |
收稿时间: | 2022-07-12 |
修稿时间: | 2023-02-1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