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对工厂化养殖密度的微生态适应特性
作者姓名:周鹤庭  徐永江  姜燕  崔爱君  王滨  柳学周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YFD2401102号;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山东省专项经费, 2022QNLM30001-1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2020TD47号;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项目;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CARS-47号。
摘    要:研究低(5 kg/m3)、中(10 kg/m3)、高(15 kg/m3)三个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养殖黄条(鱼师)生长的影响, 从消化道菌群角度分析了养殖黄条(鱼师)的生长的密度适应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黄条(鱼师)的消化道(胃、肠道、幽门盲囊)菌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并进行了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特征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的分析。结果显示, 相较于中、低密度组, 高养殖密度显著(P<0.05)抑制了黄条(鱼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并显著上调了血清应激相关激素水平。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ulumRuminococcaceae_UCG等在中、高密度组中丰度降低,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在中、高密度组中丰度增加, 均与低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 各养殖密度组的菌群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环境信息过程、遗传信息过程三个一级功能通路。该实验设置的中、高密度组相对低密度组, 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上呈现有益菌(乳酸杆菌属等)显著性减少和条件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属)显著性增加(P<0.05)的趋势。在菌群功能方面, 与低密度组相比, 中、高密度组消化道特别是在代谢、遗传及环境信息过程的二级功能通路上注释的tags数目相对低密度组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为建立工厂化养殖模式下适宜密度调控和健康养殖技术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黄条(鱼师)  养殖密度  生理胁迫  菌群结构  微生态应答
收稿时间:2022-12-31
修稿时间:2023-03-24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