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演变规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何艺玮 房元龙 冯文杰 刘远航 范洋 郭华粘 张佩 贾风娟 |
| |
作者单位: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砂质辫状河心滩坝沉积构型模式与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编号:41802123)的成果 |
| |
摘 要: | 辫状河三角洲是一类常见的沉积体系,也是一类常见的油气储层,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过程及内部结构一直受到沉积学研究的关注。为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演化过程及生长演变规律,笔者等通过水槽实验模拟辫状河三角洲在平缓的水下底形上逐步发育的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延时拍照等手段进行精准的沉积地貌监测和定量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1)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三角洲的规模、水流分散样式、沉积体表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分布样式存在阶段性差异,可据此将实验辫状河三角洲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2)在最初阶段,辫状河携带沉积物直接入“湖”堆积并形成朵状河口坝,入“湖”水流无明显的水道化特征,随着朵状河口坝逐渐堆积露出水面,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平原上河道开始分流并导致后续河口坝转变为连续的弧形坝分布于先期沉积体周缘,这一阶段三角洲平均半径快速增加;进入第二阶段后,三角洲平均半径增速减缓,供给河道进入三角洲平原后形成1~2条主干分流河道与多条次级分流河道,并在主干河道河口区形成弧形的前缘朵体;到第三阶段,三角洲平原面积已经较大,其平均半径增速进一步降低,平原上分流河道的分叉性更强、宽度更小,不同分流河道规模...
|
关 键 词: | 辫状河三角洲 水槽实验 沉积特征 演变规律 内部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2-07-07 |
修稿时间: | 2023-02-2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