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动力条件下太湖透明度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逄勇,李一平,罗潋葱.水动力条件下太湖透明度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5,35(Z2):145-156.
作者姓名:逄勇  李一平  罗潋葱
作者单位: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1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BK2002067)和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2003AA601100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50239030)共同资助
摘    要:根据太湖实测资料分析得到了太湖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 归纳总结了以往研究成果中建立的太湖透明度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说明可以通过模拟太湖悬浮物来反映太湖透明度的变化规律. 实测资料表明, 不同水深处的悬浮物浓度与风速的变化趋势大致相近, 风速越大, 悬浮物浓度越大. 太湖波浪、湖流与悬浮物浓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悬浮物浓度随着波浪和湖流的增大而增大, 但波浪是影响底泥再悬浮的主要因素, 流速次之. 建立了太湖湖流、波浪和悬浮物耦合的数学模型, 在悬浮物模型中考虑了波浪和湖流的综合影响. 并将床面层附近底泥的起悬量和沉降量分开处理, 考虑了近底水流中湍流脉动的随机特性, 引入了底泥起悬条件. 模型清楚地反映出了悬浮物中的底泥颗粒与床面层内运动底泥及床面活动底泥发生相互交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模拟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沿岸区域受湖流的影响较大, 湖心区域受波浪影响较大. 利用该模型, 模拟了太湖悬浮物和透明度的变化规律, 模拟结果被实测值较好验证, 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基本合理的, 可用来进行太湖透明度的模拟和预测.

关 键 词:透明度  悬浮物  水动力  底泥悬浮  模型
修稿时间:2005年3月16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