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紫金山矿集区花岗岩“原地重熔”成矿模式探讨
引用本文:阮诗昆,曾文灿.紫金山矿集区花岗岩“原地重熔”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14(6).
作者姓名:阮诗昆  曾文灿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B43B04)
摘    要:传统地质学理论认为花岗岩是由异地深熔的花岗岩浆沿构造侵入至地壳浅部冷凝结晶形成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认为熔融的花岗岩浆并没有离开源区,而是原地重熔,熔融岩浆层内的热能对流形成大规模层状或似层状花岗岩浆,岩浆层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是岩浆层界面(MI)凸起形成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是紫金山矿集区成矿母岩,在温度差和压力差作用下,成矿元素和挥发分在MI凸起界面上部富集形成含矿流体,在沿构造裂隙向上向外逃逸过程中与围岩产生水岩反应,形成从高温到低温热液蚀变分带,而不同成矿元素则在不同温度、压力(深度)和Eh、pH区间沉淀成矿,形成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紫金山高硫化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悦洋低硫化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它们是同一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的产物。

关 键 词:紫金山  原地重熔  岩浆界面凸起  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