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撂荒地时空演变、机制及其植被恢复
引用本文:李阳兵,罗光杰,黄 娟.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撂荒地时空演变、机制及其植被恢复[J].中国岩溶,2017,36(4):447-453.
作者姓名:李阳兵  罗光杰  黄 娟
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民族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5、41461041),贵州省民委、贵州师范大学民族地理研究专项资金资助(民地科[2013]01号)
摘    要:本研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本数据源,运用Arcmap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弃耕撂荒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的弃耕地主要集中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从2005年到2015年,弃耕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明显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加;2005年和2010年,撂荒地数量与距聚落距离呈正相关,2015年,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距聚落<200 m、600~800 m和>1 000 m的缓冲范围;弃耕地植被恢复型演替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研究结果为全面反映保护区的人地关系演变和生态恢复情况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    撂荒地    时空演变    植被恢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