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牦牛坪碳酸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动力学
引用本文:王登红,陈毓川,等.四川牦牛坪碳酸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动力学[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29(5):539-544.
作者姓名:王登红  陈毓川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
摘    要:世界上绝大多数与碱性岩浆岩(包括碳酸岩)有关的稀土矿床产于裂谷化环境中,但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却形成于新生代造山过程中。牦牛坪是一个与碱性杂岩体密切有关的稀土矿床,矿化与岩浆碳酸岩直接有关。碳酸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很小,^206Pb/^204Pb=18.162-18.194,^207Pb/^204Pb=15.536-15.567,^208Pb/^204Pb=38.283-38.390,^87Sr/^86Sr=0.70605-0.70691,^143Nd/^144Nd=0.512327=0.512436,与EMI型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牦牛坪稀土元素的成矿作用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有关。在强烈的挤压造山过程中能够有EMI型地幔物质上侵,表明进入新生代以来,龙门山造山带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仅限于板块的水平挤压与俯冲,还应考虑到地幔物质及其活动过程的显著贡献。

关 键 词:岩浆碳酸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四川  稀土矿床  成矿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