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物源定量分析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持恒 李子颖 贺锋 张字龙 李振成 凌明星 刘瑞萍 |
| |
作者单位: | 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核工业二○八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4.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 ( 2021-143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项目 ( 2022NRE-LH-16 );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 ( QNYC2301 ) |
| |
摘 要: | 下白垩统是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的一个重要构造层,同时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层位。恢复该时期的源-汇系统对认识燕山运动晚期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构造-沉积响应、古气候转变和盆地内砂岩铀矿的富集规律均有较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进行古流向测量、不同层位碎屑锆石U-Pb测年,优化周缘潜在物源区锆石U-Pb年龄数据集的汇编方案,定量计算出各物源区对盆内的碎屑贡献比例,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白垩世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中碎屑锆石具有1.79~1.64 Ga、2.02~1.82 Ga和2.58~2.45 Ga 3个稳定的前寒武纪年龄峰值,以及336~257 Ma和476~425 Ma两个稳定的显生宙年龄峰值。定量的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阴山、狼山、桌子山-贺兰山和阿拉善地区以不同的贡献比例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具多物源同时供给的特征。阴山在整个早白垩世一直是主要的物源供给区,与狼山共同向盆地内部提供河流相沉积。阿拉善地区则通过原地风蚀将物质从桌子山北部和贺兰山顶以风沙搬运的方式带入鄂尔多斯盆地,在洛河-罗汉洞沉积期共同构成了研究区风成与水成交替的沉积特征。
|
关 键 词: |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分析 古流向 砂岩型铀矿 源-汇系统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