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修日晨.海洋对引潮力反应的初步探讨[J].海洋与湖沼,1982,13(5):395-405. | [2]、 | 周生昌,刘卫国,宋振亚,杨晓丹.海洋环流模式NEMO的代码现代化[J].海洋科学进展,2021,39(1):62-72. | [3]、 | 储敏,徐永福,李阳春.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对自然14C的模拟[J].海洋学报,2012,34(6):217-227. | [4]、 | 舒启,乔方利,宋振亚.垂直混合方案对全球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0,28(1). | [5]、 | 王斌,赵玮.海洋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对吕宋海峡深层环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8. | [6]、 | 万齐林 余志豪.一个斜压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及其数值试验[J].热带海洋,1991,10(2):10-17. | [7]、 | 万齐林,余志豪.一个斜压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及其数值试验[J].热带海洋学报,1991(2). | [8]、 | 容新尧,杨修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上层海洋对表面强迫的响应和调整Ⅱ.年代际变率[J].海洋学报,2005,27(3):20-31. | [9]、 | 容新尧,杨修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上层海洋对表面强迫的响应和调整Ⅰ.年际变率[J].海洋学报,2004,26(2):20-36. | [10]、 | 李佳讯,刘玉红,葛忠孝,苑福利.涡分辨率的南海区域海洋环流模式构建技术研究[J].海洋测绘,2020,40(3):31-34. | [11]、 | 容新尧,杨修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上层海洋对表面强迫的响应和调整 I. 年际变率[J].海洋学报,2004(2). | [12]、 | 赵亮,徐永福.边界条件对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06,24(3):292-300. | [13]、 | 庄展鹏,袁业立,张杰,韩磊,杨俊钢.基于不规则矩形划分的高效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并行算法[J].海洋学报(英文版),2016,35(5):18-23. | [14]、 | 何娜,张祖强,肖贤俊,郭品文.海洋环流模式中卫星遥感资料同化的应用进展[J].海洋科学,2008,32(12):92-96. | [15]、 | 李薇,张学洪,金向泽.海洋环流模式中不同近似假设下的海表高度[J].海洋科学进展,2003,21(2):132-141. | [16]、 | 赵永平,G.A.McBean.黑潮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后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分析[J].海洋与湖沼,1996,27(3):246-250. | [17]、 | 丁亚梅,毛科峰,萧中乐,陈希.台风条件下朗缪尔环流对上层海洋混合的影响研究进展[J].海洋学报,2018,40(1):1-9. | [18]、 | 王江伟,梁广建,叶丽娜.南海海洋环流的诊断计算[J].海洋测绘,2007,27(1):63-65. | [19]、 | 不同辐射强迫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海洋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 | 李心月;陈显尧.不同辐射强迫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海洋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0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