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岩相-古地理分析
引用本文:李玉信,李广坤,刘书丹,金聚忠.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岩相-古地理分析[J].河南国土资源,1987(4).
作者姓名:李玉信  李广坤  刘书丹  金聚忠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
摘    要:根据划分沉积相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标志并结合河南省平原区的特点,确定出第四纪各种堆积物的沉积相,概括为冰碛—冰水、冲积—洪积、冲积、冲积—湖积等多种沉积模式。第四纪早更新世的寒冷气候,形成了冰川。近山(?)堆积了粘土砾石层,东部为湖泊沉积区,二者之间为冰水扇分布地带。另外,在商丘、濮阳以东,形成有物质来源于东部的冰水扇堆积。中更新世,山前为冲洪积扇(裙),扇间为黄土状土堆积,内有棕红色古土壤层。此时的三门峡湖基本填平,水流沿着破碎带向东进入平原,形成黄河。由于它的堆积,湖泊范围缩小,向着河流沉积环境转化。晚更新世发展为典型的平原地貌特征,早期构造运动稳定,几乎全部接受了沉积。黄河的发育达到了昌盛阶段,扇体的范围最大。晚期构造运动剧烈,受确山—固始深大断裂活动的影响,形成淮河。全新世,除太行山前有冲积—洪积扇分布外,整个平原的堆积物以冲积相为主体。由于黄河的堆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导致扇体不断增高,加之人工大堤的制约,实际上成了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