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榆中县为例
引用本文:谢作轮,赵锐锋,姜朋辉,刘海猛,祝稳.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榆中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5):937-947.
作者姓名:谢作轮  赵锐锋  姜朋辉  刘海猛  祝稳
作者单位: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3. 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7;41201196);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1213007);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NWNU-LKQN-11-11)
摘    要: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研究是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重构的依据。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能力,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来划分居民点类型,应用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功能实现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重构,确定各搬迁居民点的安置去向,同时计算各个加权Voronoi图之中的居民点的相对"居住场势"的大小,实现微观上搬迁农户的空间效用增加。结果表明:榆中县共有中心居民点面积6082.60 hm2(1107个居民点)占61.25%;Ⅰ类保留型居民点面积2707.55 hm2(4083个居民点)占27.26%;Ⅱ类保留型居民点面积235.68 hm2(679个居民点)占2.37%;零星居民点面积905.26 hm2(2854个居民点)占9.12%。通过加权Voronoi图的宏观空间分割结合微观的"居住场势"测算,使得居民点空间重构的方案更加合理。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居住场势”  加权Voronoi图  榆中县
收稿时间:2013-05-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