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场地放大效应的全国地震危险分析 |
| |
引用本文: | 陈兰生, 冀昆, 温瑞智, 周宝峰. 2021. 考虑场地放大效应的全国地震危险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6): 177-185. doi: 10.13197/j.eeev.2021.06.177.chenls.017 |
| |
作者姓名: | 陈兰生 冀昆 温瑞智 周宝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目前我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以I1类基岩场地的计算结果为基准,通过统一场地放大系数调整得到II类场地的地震危险分布图,没有直接给出实际场地的地震危险分布图。因此,文中以地形坡度法插值得到的全国30 m剪切波速(VS30)分布结果为基础,并在CPSHA计算过程中引入NGA-West 2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考虑场地放大效应的全国地震危险性分析。首先,基于全球地震模型(GEM)提供的开源OpenQuake平台,将中国CPSHA计算过程中的三级潜源划分,地震活动性空间分布不均匀,长短轴衰减关系等特色技术环节实现了融入。为验证计算流程的可靠性,对比了某工程基岩场地安评资料的PGA的危险性曲线,得到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基于全国基岩场地的CPSHA计算结果进行II类场地调整系数放大后,全国34个城市的PGA值基本均位于第五代区划图给出的PGA区间内。进而结合每一个计算栅格点的VS30值,通过应用NGA衰减关系计算得到考虑场地效应的全国地震危险分布结果。对比发现,局部地区较软场地的场地放大系数已超出了目前区划图的场地调整系数范围。基于文中计算结果分别统计了我国四类工程场地的放大系数,除I类场地外,II、III、IV类场地的放大系数分布要整体略大于区划图的场地调整系数范围。文中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一步考虑场地放大效应提供依据,并为下一代区划图的编制提供参考思路。
|
关 键 词: | 地震危险分布图 中国概率地震分析方法 地震动衰减关系 场地放大 危险性曲线 |
收稿时间: | 2021-03-22 |
修稿时间: | 2021-05-2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