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 |
| |
作者姓名: | 郭晓东 牛翠礻韦 王治华 王梁 夏锐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2.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1212011121266, 1212011182388)和武警黄金指挥部专项基金(编号:WHY11-08)的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地球化学 成矿系统 富碱斑岩岩浆 马厂箐铜钼金矿集区 云南省 |
收稿时间: | 2011-03-15 |
修稿时间: | 2012-02-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