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侵入岩时空分布及主脊与东坡岩体特征对比 |
| |
作者姓名: | 王迪 赵国春 苏尚国 李宏星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化 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3.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华北地区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性质及资源效应综合研究”(1212011121072) |
| |
摘 要: |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
|
关 键 词: | 大兴安岭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蒙古—鄂霍次克洋 |
收稿时间: | 2019-03-23 |
修稿时间: | 2020-01-1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