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张海华,李永飞,张健,苏飞,郑月娟,卞雄飞,张德军.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20,34(3):483-493.
作者姓名:张海华  李永飞  张健  苏飞  郑月娟  卞雄飞  张德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070001500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163)
摘    要:对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花岗岩侵入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该区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和区域构造演化。结果显示,其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14.4±2.6) Ma,反映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岩石主量元素具高硅、高碱、富钾,贫钙、贫镁及低钛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海鸥式”较弱的右倾分布特征,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Rb、Th、Zr、Y和Yb含量较高,Ba、Sr含量较低,岩石具有高的Rb/Sr 、Rb/Nb 值,显示为低 Sr、高 Yb 型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分析显示花岗岩形成的压力较低,应为减薄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和K2O-Na2O、(Zr+Nb+Ce+Y)-(Na2O+K2O)/CaO、SiO2-TFeO/MgO、(Y+Nb)-Rb、(Yb+Ta)-Rb、Nb-Y-Ce图解分析,认为该岩体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研究区由中三叠世的碰撞造山构造体制向晚三叠世造山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同时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时限持续到中三叠世。

关 键 词: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二长花岗岩  晚三叠世  乌兰浩特  
收稿时间:2018-05-05
修稿时间:2019-12-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