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引用本文:张岳桥,;董树文.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J].中国区域地质,2008(9):1371-1390.
作者姓名:张岳桥  ;董树文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120)资助. 致谢:在酝酿和成文过程中,与石油大学漆家福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朱光教授和南京大学舒良树教授、贾东教授等进行了有益的讨论,胡博同学参加了部分年代学数据资料的整理,在此谨致由衷的谢意!
摘    要: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走滑阶段(240-220Ma),其走滑活动局限在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间。这个阶段的陆-陆深俯冲作用使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向西韧性挤出,导致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②左旋平移走滑阶段(220-190Ma),徐淮弧形构造带向南错移了约145km,并被大别山以北地区的东西向逆冲系统所吸收。左旋走滑扩展使郯庐断裂带贯穿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二运动时期对应于中、晚侏罗世至古新世时期的"燕山运动",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东亚活动陆缘的演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历了③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挤压走滑活动,伴随着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地壳增厚和郯庐左旋走滑断裂系的发育。④早白垩世以地壳伸展和陆内裂谷断陷作用为主,使早期增厚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垮塌和减薄。⑤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发育一系列拉分盆地。系统地阐述了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发育过程与地质特征,及其在东亚大陆演化历史中独特的作用。

关 键 词: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系  中生代  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  徐淮弧形构造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