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
引用本文:胡建忠,李文忠,郑佳丽,张春霞,李雪萍.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J].山地学报,2004,22(4):492-501.
作者姓名:胡建忠  李文忠  郑佳丽  张春霞  李雪萍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计划(973项目)"森林植被调控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的尺度辨析与转换"课题(2002CB11150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资助.
摘    要: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平均达1.93mm,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平均仅1.29mm(0.25~2.38mm),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关 键 词:植冠层  截留量  退耕还林还草  人工植物群落  祁连山南麓
文章编号:1008-2786(2004)04-0492-10
修稿时间:2004年3月1日

Rainfall Interception Capability of Canopy Layer of Main Plant Community in Rehabiliation Lands at Southern Foot of Qilian Mountain
Abstract:
Keywords:Plant canopy layer  rainfall interception amount  inversion from cropland into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artificial plant community  southern foot of Qilian Mountain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