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方两次不同类型降雪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孙晶,王鹏云,李想,逯莹.北方两次不同类型降雪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7,65(1):29-44.
作者姓名:孙晶  王鹏云  李想  逯莹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4.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气象局,双鸭山,15510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分别模拟了中国北方地区两次不同类型的降雪过程:2001年12月7—8日的北京小雪和1999年11月23—24日的辽宁雨转雪过程。文中还从微物理角度研究了这两次降雪过程,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降雪的水成物相态及其源汇项分布特点,并初步探讨云物理过程对降水热力、动力过程的反馈作用。重点分析了云物理变量的模拟结果,计算时采用输出水成物源、汇项小时累计量的方法,讨论了最大降水时段内各源、汇项的分布特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水成物相变潜热作用和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对云的反馈影响。结果表明,云中水成物相态分布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北京小雪过程为气、固两相粒子作用,辽宁雨转雪过程为气、液、固三相粒子相互作用;在最大降水时段内,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水汽凝华增长和雪收集冰晶增长,过冷水对形成霰很关键,冰相粒子融化加强雨的形成;降雪过程对热力、动力过程具有一定的反馈影响,相变潜热对上升运动和降水有正反馈作用,降水粒子下落拖曳力对上升运动和降水有负反馈作用。辽宁降雪过程降水粒子丰富,云物理过程对降水热力动力过程的反馈作用比北京小雪要强一些。

关 键 词:降雪  中尺度数值模式  云微物理过程  源汇项
收稿时间:2005/8/30 0:00:00
修稿时间:2005年8月30日

NUMERICAL STUDY ON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TWO DIFFERENT SNOWFALL CASES IN NORTH CHINA
Sun Jing,Wang Pengyun,Li Xiang,Lu Ying.NUMERICAL STUDY ON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TWO DIFFERENT SNOWFALL CASES IN NORTH CHINA[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65(1):29-44.
Authors:Sun Jing  Wang Pengyun  Li Xiang  Lu Ying
Abstract:
Keywords:MM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