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游再平.西藏前寒武系沉积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西藏地质,1994(1):66-74. | [2]、 | 汤超,肖鹏,魏佳林,徐增连,刘华健,赵丽君.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安定组泥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21,95(8):2537-2552. | [3]、 | 京西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 | [4]、 | 李好斌,杜艳伟,杨俊才,董挨管,郭晓强,魏荣珠.山西沁水盆地西缘寒武系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0(2):349-366. | [5]、 | 吴灿灿.皖北宿州地区寒武系豹皮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8,54(1):90-101. | [6]、 | 常玉光,齐永安,郑伟,王敏,代明月.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13,31(1):10-19. | [7]、 | 许思羽,闵宁,李阳时佳,张红伟,衡哲,杨玉刚,李丰.皖北寒武系馒头组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J].安徽地质,2021,31(2):97-102. | [8]、 | 孙乘云.皖北上前寒武系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1985(4):15-24. | [9]、 | 梅冥相,刘丽,胡媛.北京西郊寒武系凤山组叠层石生物层[J].地质学报,2015,89(2):440-460. | [10]、 | 陈梅,肖传桃,程俊,等.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寒武系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江苏地质,2018,42(1):108-114. | [11]、 | 胡呈祥,马占有,李铭,赵志强,张红强,方斌.河南浙川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寒武系底部含矿性[J].华北地质,2005,28(2):106-110. | [12]、 | 刘安,陈孝红,肖七林,黄惠兰,包汉勇,危凯,曾雄伟,王传尚.寒武系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指示意义——以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宜地2井为例[J].地质学报,2022,96(7):2573-2584. | [13]、 | 贾蓉芬 江纳言.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1996,14(2):21-40. | [14]、 | 何庆,高键,董田,何生,翟刚毅,邹高峰.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J].沉积学报,2021,39(3):686-703. | [15]、 | 庆国帅,齐永安,杨文涛,代明月,白万备,樊钰超,刘炳辰.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生物扰动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2020,45(4):1103-1114. | [16]、 | 李传想,宋友桂,王乐民.新疆伊犁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新疆地质,2012,30(1):103-108. | [17]、 | 刘建清,何利,胡志中,冉敬,陆俊泽,何佳伟.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25,71(1):119-136. | [18]、 | 刘建清,何利,胡志中,冉敬,陆俊泽,何佳伟.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0-2024040010. | [19]、 | 重庆东部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古地理学报 | [20]、 | 吕志成,段国正,郝立波,李殿超.佳疙瘩组变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构造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11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