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制革污泥中Cr形态分布及Cr(Ⅵ)还原性研究
引用本文:孔祥科,李义,王平,韩占涛,刘圣华,张兆吉,王妍妍. 2024. 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对土壤氨氮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地质, 51(5): 1676−1685. DOI: 10.12029/gc20220312001
作者姓名:孔祥科  李义  王平  韩占涛  刘圣华  张兆吉  王妍妍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21;2.河北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61;3.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1;4.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北京 100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2020504003)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02113)联合资助。
摘    要:
研究目的

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III)、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响下土壤中NH4+−N向NO3−N的转化规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

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组分对土壤中NH4+−N硝化过程的抑制程度排序为:Cr(III)>盐分>有机质。外源Cr(III)进入对土壤中NH4+−N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主要影响硝化作用的启动时间和降低硝化速率。
随着土壤中Cr(III)含量由100 mg/kg增加到250 mg/kg,培养90 d后NH4+−N的转化量由94.23%降低到19.38%。高浓度Cr(III)和盐分在污染初期对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土壤老化过程中Cr(III)生物有效性降低及微生物适应性增强,不同污染特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逐渐趋同,硝化功能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Nitrosospira)丰度增加明显。

结论

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制革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因子是Cr(III)(R2=0.53,P<0.01)、NH4+−N(R2=0.59,P<0.005)和NO3−N(R2=0.53,P<0.01)。




关 键 词:制革污泥  Cr(III)  氨氮  硝化作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收稿时间:2022-03-12
修稿时间:2022-04-2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