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曹学来, 常利军, 李大虎. 2024.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变化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 67(11): 4132-4147, doi: 10.6038/cjg2023R0025
作者姓名:曹学来  常利军  李大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4053, 41974066)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立项项目(JY2022Z02, JY2024Z01)资助.
摘    要:

本文对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横波窗内的近震横波波形进行横波分裂测量,得到了震源区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 结果显示,震源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区特征和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
空间上,靠近发震断裂——鲜水河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的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呈NW或NNW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和发震断裂走向一致,且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大;位于震源区东北部大渡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的台站呈现出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一个是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NW向,另一个是与断裂走向一致的NNE向,且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小. 上述分布特征反映了应力场和断裂构造对上地壳各向异性的综合效应,且泸定地震孕震过程中发震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积累的应力明显强于其他区域. 时间上,主震前,靠近发震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稳定,慢波延迟时间较小,在震后35天内,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离散度较大,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慢波延迟时间变化剧烈,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大,主震36天后,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逐渐收敛,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慢波延迟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反映了主震后的余震活跃期内的应力调整剧烈,随着主震和大量余震的发生,积累的应力不断释放,地壳应力逐渐减小,后期的余震活动逐渐变弱,泸定地震的发震断裂在震后的应力调整期可能存在着愈合过程.




关 键 词:泸定M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   横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应力场
收稿时间:2023-01-09
修稿时间:2023-09-02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