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沿岸沼泽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
| |
引用本文: | 郝秀东,劳月英,欧阳绪红,姜兴钰,王福,田立柱,施佩歆,陈永胜,王宏,李建芬,商志文. 2024. 山东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6.8~0.004 Ma)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J]. 中国地质, 51(2): 689−700. DOI: 10.12029/gc20210804001 |
| |
作者姓名: | 郝秀东 劳月英 欧阳绪红 姜兴钰 王福 田立柱 施佩歆 陈永胜 王宏 李建芬 商志文 |
| |
作者单位: | 1.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 北海 536000;4.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4;5.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6.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076, U20A2048,4186102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GXNSFBA02626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23109)、广西岩溶动力学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开放基金项目(KDL & Guangxi202204)、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KLMC−201902)、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NNU−KLOP−X1919, NNNU−KLOP−X210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研究目的海岸带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保存着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本文的目的是重建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关系。 研究方法拟通过对HLL01钻孔的孢粉、淡水藻类、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内衬等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恢复和重建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 研究结果(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约6.8~1.6 Ma),大量的陆生草本花粉(75.13%)指示研究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以藜科、蒿属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植被,气候温暖偏干。(2)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阶段(约1.6~0.6 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开始由草原向森林草原类型过渡;急剧增加的淡水藻类,则指示研究区可能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形成较大规模的湖泊;降水量增加,气候变得湿润。 (3)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约0.6~0.004 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已经变成森林草原植被。淡水藻类含量略有降低,指示研究区的河流注入量开始减少,湖泊面积也开始萎缩。同时,海相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衬等海相化石记录,指示研究区在该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大规模海侵事件。 结论莱州湾晚上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事件。
|
关 键 词: |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环境演变 晚上新世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莱州湾 山东 |
收稿时间: | 2021-08-04 |
修稿时间: | 2022-01-2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