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近岸海域夏季悬浮泥沙输运及控制因素 |
| |
引用本文: | 甘双庆, 朱龙海, 张立奎, 宋彦, 胡日军, 白杏, 林超然, 谢波. 蓬莱近岸海域夏季悬浮泥沙输运及控制因素[J]. 海洋地质前沿, 2023, 39(12): 12-25. doi: 10.16028/j.1009-2722.2022.238 |
| |
作者姓名: | 甘双庆 朱龙海 张立奎 宋彦 胡日军 白杏 林超然 谢波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 2.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3.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青岛 266100; 4.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青岛 266061; 5.吉首大学商学院,吉首 416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半岛海湾对泥沙的捕获机制——以威海湾为例”(41776059); |
| |
摘 要: | 基于2019年6月在蓬莱近岸海域实地观测获取的样品和数据,研究了海流、温度、盐度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单宽通量机制分解和Richardson数等方法,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区悬浮泥沙在平面上呈以登州浅滩为中心向周围海域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垂向上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悬浮泥沙浓度变化与潮流变化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时间上滞后1~2 h。研究区单宽净输沙率为7.84~43.12 g/(s·m)。 平流输运在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垂向净环流输运次之。潮流是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悬浮泥沙净输运方向与余流方向一致,登州水道南部悬浮泥沙由西向东输运,水道中部悬浮泥沙由东向西输运,南长山岛两侧悬浮泥沙呈向水道输运的趋势。研究区海域部分水体层化现象明显,水体混合受到抑制,悬浮泥沙的分布和输运受到潮流、水体混合和地形地貌共同控制。
|
关 键 词: | 蓬莱近岸海域 悬浮泥沙输运 控制因素 梯度Richardson数 通量机制分解 |
收稿时间: | 2022-08-30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