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BS24岩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组成对北黄海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的指示意义 |
| |
引用本文: | 闫天浩, 王一冰, 韩宗珠, 艾丽娜, 吴晓. 北黄海BS24岩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组成对北黄海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的指示意义[J]. 海洋地质前沿, 2023, 39(4): 23-33. doi: 10.16028/j.1009-2722.2022.061 |
| |
作者姓名: | 闫天浩 王一冰 韩宗珠 艾丽娜 吴晓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 2.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3.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慢速和快速扩张洋中脊岩浆作用的对比研究”(41376053); |
| |
摘 要: |  北黄海泥质区具有地理位置独特、陆源物质供应丰富、沉积环境复杂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北黄海“源-汇”过程的影响,对北黄海泥质区边缘BS24岩芯沉积物进行了AMS14C测年、粒度、黏土粒级稀土元素和重矿物组成特征分析,以判识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北黄海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BS24岩芯轻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分异,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上陆壳标准化的δEu和δCe无明显异常。稀土元素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以170 cm为界,上段波动幅度较大,下段含量相对稳定。岩芯中共鉴定出30种重矿物,以黑云母(37.46%)和自生黄铁矿(22.39%)最为常见,辉石和氧化铁矿物及不稳定矿物含量低。 黏土粒级及极细砂组分特征指示,BS24岩芯晚全新世以来主要接受黄河物质的沉积。BS24岩芯自生黄铁矿含量的变化可能指示了北黄海冷水团强度的变化。650 cal. a BP以来,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增强,自生黄铁矿含量降低;650~1 56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处于还原环境,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营造的缺乏对流性环境为自生黄铁矿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关 键 词: | 北黄海泥质区 稀土元素 重矿物 物源 沉积环境 |
收稿时间: | 2022-03-02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下载全文 |
|